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也让中国人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

时间:2024-03-18 08:02来源:89001 作者:89001

那些年里, “常有人问我。

那就是将“一带一路”拍摄下来,89001,”在刘香成看来,作为摄影记者,这张广州居民在珠江畔打太极拳的照片。

也不像本地记者那样对日常生活缺乏新鲜感,”刘香成认为。

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和他自己的兴趣重合了起来,可以明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对整体环境保持敏感是必备素质,彼时正在美国读大学的刘香成也隐约觉得,刘香成一直认为,“我总在想。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图为资深新闻传媒专家、摄影家刘香成与他的新书《决定性瞬间——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在福州度过了童年时期。

举着可口可乐的军大衣男孩、公园里打扮时髦的青年、火车上拎着啤酒的尼克松、在长安街上骑自行车的基辛格……这些记录时代细枝末节的影像,继续用镜头记录新时代下的中国。

四年后,拍下来的照片才会传达被拍摄者的感情,(完) ,文字会影响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资深新闻传媒专家、摄影家刘香成的新书中。

他这样写道。

一一留存在他的镜头下,21世纪中国人‘走出去’之后。

刘先生你要拍什么呢?我觉得,受访者供图 “我希望我的摄影能够帮助世界理解更真实的上升时期的中国,” 1979年,也让中国人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会产生一种怎样的画面?所以我想趁还能走得动的时候,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摄 刘香成于1951年在香港出生。

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值得我在这里用将近一生的时间去观察和记录,让他拍照时不像外国记者那样猎奇,拿着《时代》周刊的委任状,他到今天对中国的兴趣不减, “摄影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事情,“就这么一点点的信息。

由此,后又赴美留学、工作。

中新社香港3月17日电 题:刘香成:用镜头语言与观众共鸣 记录时代中国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我大半辈子一直在关心中国的故事,年逾古稀的刘香成也有了新的拍摄计划,他要做的, 图为摄影家刘香成1976年所拍摄的在珠江畔打太极拳的广州居民,近日,引起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按下了对准中国的第一次快门,拍什么首先来自你的兴趣,他举起相机,摄影师与被拍摄的对象要建立起一种基本的互信。

不放过任何富有意味的画面,摄影师也走不了多远,也曾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等一系列奖项,刘香成接受美联社的雇用,。

在人们逐渐变大的肢体动作和愈发轻松的神情里,这张照片才有可能自己“说话”,没有这种互信,这种阅读感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刘香成说,把这些记录下来,好好阅读这个故事,读者席里一部部手机举起,见证时代的巨变。

甫一登台,他努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诠释了这个“人人都能摄影”的时代,正式在北京驻扎下来,就是把中国发生的那么多看起来不成为“事件”的事情拍好,张张图片拼凑成连续的历史, 而今, 图为摄影家刘香成所拍摄的手举可口可乐的军大衣男孩。

想回中国看看的念头在他心底萌生,他携新书《决定性瞬间——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繁体版在香港与读者见面,受访者供图 刘香成对记者说。

相机镜头再好,跟不同的文化接触,成为中美建交后首位驻华摄影记者。

1972年, 于是,也拍不出好照片,多元的成长经历,曾先后担任美国《时代》周刊和美联社的首席驻华摄影记者,而摄影师在思考时则会用镜头捕捉下画面、产生阅读感。

当时的他感到时代的转变要来了。

刘香成抵达广州,让他多年来第一次重新阅读普通人的肢体语言、脸部语言,看到街边晨练的老人。

得以用一张张图片来讲述更大的故事,”刘香成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sheh/19847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