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行)鄂伦春篝火节:寻迹古老部落 解码千年图腾

时间:2025-06-20 02:30来源:89001 作者:89001

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内淑梅望向远远的高山轻轻地说,欢度篝火节印在鄂伦春族人的基因里,各流域的鄂伦春妇女拿出精美的狍皮制品和桦树皮手工艺品, 中新社呼伦贝尔6月18日电 题:鄂伦春篝火节:寻迹古老部落 解码千年图腾 中新社记者 张玮 “篝火节对于鄂伦春族来说像春节一样,大家就开始晒肉干、酿蓝莓酒, 众人起舞,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艺, 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构成中国三少民族,围着篝火跳起火舞,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人穿着节日的盛装,“火是取暖、驱赶野兽、加工食物的核心工具,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年来的丰收和喜悦;共同制作柳蒿芽、肉粥、手把肉、红柳大串等传统美食;开展拉棍、拔河、颈力赛等民俗体育项目, “鄂伦春族信奉万物有灵,鄂伦春族人拿出酒和肉,89001,。

”“00后”鄂伦春姑娘吴琼牵起身边人的手,为了准备篝火节,鄂伦春族信奉火神,也照亮了周围鄂伦春族人们的脸庞, 在篝火节会场,从原始社会一跃进入现代文明,“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告别过往,边用柳蒿枝洒酒祭火、祭天地,鄂伦春妇女向游客介绍自己的手工艺品,” 1951年,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内淑梅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篝火节,认为它能带来光明和吉祥, 7时许,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现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篝火节不仅承载着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早晨,围着篝火烤肉、唱歌、跳舞、祈福,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人在“仙人柱”(鄂伦春族居所)前烤肉串,前往甘河边的篝火节活动现场,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如今,每遇贵客到来, “节日这天, 臧淑红 摄 随着山顶的星空缓缓点亮,17世纪中叶前,边颂唱祭文, 虽然已经下山生活70多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甘河河畔已经“扎”满了人,过着游猎生活,当天她带领大家完成祭火仪式,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完) 。

篝火冲天,一周前, 白露 摄 81岁的老猎民内淑梅第一个到场。

火舞是一种祭祀舞

各家都在‘仙人柱’前点燃新火,因此,发展起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产业,跨上马背,17世纪中叶后,有秩序地安顿下来,放下猎枪,按顺序支好“仙人柱”(鄂伦春族居所),” 内淑梅说,鄂伦春族必定围火而舞。

生火煮肉、烤肉串, 内淑梅告诉记者, 6月18日,年轻的鄂伦春族青年莫日根穿上奶奶做的新衣。

鄂伦春族走出深山,“穆昆达”(族长)敲着“神鼓”在鹿哨声中走上祭坛。

他们逐渐南迁到大、小兴安岭地区,内淑梅老人带领鄂伦春族人手持桦树皮碗,我们对火的崇拜更多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8日一早,像赶集一样, 祭火仪式结束后,与众人分享。

作为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照亮了夜空。

支起锅灶, 6月18日,篝火节起源于鄂伦春族狩猎时期对火的生存依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s://28098001.vip/whh/38264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