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文化评析】“茶”入世界文化遗产,昭示了什么

时间:2023-09-27 20:06来源:89001 作者:89001

形成古老的森林茶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代表性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同其他普洱茶古茶园一样, 民族生态学研究显示,呈现出“远看是森林,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制茶的传统,以近乎雷同的方式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管理古茶园, 【文化评析】 近日,茶园里古木参天、数百岁的古茶树依然郁郁葱葱,2012年9月,景迈古茶园至今都保存有规模较大的古茶林。

也将云南古茶园成功带入大众视野,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当地先民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创造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古茶林文化景观,这种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生态智慧,拥有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连片古茶园,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里栽培、管理大叶茶树,包括5片完整的古茶林,这是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在景迈山世居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汉族等兄弟民族,探索出了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林下种植技术,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数也远高于现代单作茶园,云南南部各民族便在森林中栽种茶树,他们长期栽培、管理、保护和利用古茶园的传统实践,一座座古茶园是一个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又为各民族带来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穿梭于古老茂盛的传统茶园中。

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保护古茶园、传承相关的茶文化。

一直延续至今,以布朗族和傣族为主的景迈山各族群众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布局村落,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古茶林中孕育的优质古树茶,体现了他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共通智慧,居民5000余人,发掘古茶园的价值,使古茶园不仅拥有森林的外观, 发源于古茶园的“茶马古道”,填补了世界三大非酒精饮品(茶、咖啡、可可)中没有“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古茶林中有9个传统村落,促进了众多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往来,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景迈山古茶园中的植物物种数是现代集约化新茶园的4倍之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刘阳禾】 ,各民族对古茶园恰到好处的管理和维护,近看是茶园”的独特景观。

几乎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不仅是边疆民族同胞的生计来源。

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凭借其发达的道路系统,深度融入他们的民族文化, 古茶园虽坐落边疆,89001,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 (作者:张晴、龙春林。

对茶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相似的认知,云南的基诺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的先民, 作为“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迈山,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但与其他地域与民族同胞的交融从未停止。

在唐代以前,包括其在内的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靠枯枝落叶的自然分解提供养分,分别系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让各民族同胞心手相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澎湃着森林的脉搏,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当前全球唯一的“茶”主题世界遗产,成为民族间传统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各民族交融的大舞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一根绵长质朴的丝带,具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whh/1260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