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访谈】
本期嘉宾: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张志清
上海图书馆原馆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 吴建中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 李东来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雪
编者按
促进全民阅读,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图书馆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基础设施和重要阵地,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热”现象在各地持续升温,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取得诸多成效与经验。我们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在全民阅读从“开展”转为“深化”的新背景之下,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记者: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在深化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图书馆有着什么样的职责与使命?
张志清: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从法律层面确定公共图书馆具有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功能。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百年国图,建立了宏富馆藏,筑牢了阅读基础。经过国家拨交、藏书家捐赠、本馆搜访,中外典籍如百川汇海,甲骨、敦煌、宋元明清善本、金石拓本、舆地图、少数民族典籍、名家手稿、老照片、新善本、年画等达到300万册件,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宝贵资源。历代国图人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文明成果服务社会,大力开展阅读服务。目前国图年接待读者近580万人次,读者使用图书近2500万册次,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
吴建中:当前,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正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表明全民阅读活动要上一个新台阶。深化发展的含义不是指多搞一个活动,多做一个项目,而是要将它与需要达成的目标联系起来。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升民众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都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但做法略有不同。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是为了创造有利于读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文化环境,让读者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掌握自我发展的素养与技能,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
李东来:全民阅读20年发展,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全民阅读现象,掀起了逐浪高的阅读推广热潮。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后,社会需求与发展更加注重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途径,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社会对阅读学习的强烈需求昭示着阅读社会拐点的来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图书馆所具有的图书文献持续积累、整体性知识体系传承、人类文明共处包容等特点,可以为今天的中国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更可以在赓续文献史和阅读史中体现中国文脉和中国特色,实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
记者:图书馆界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有着什么样的经验?
张志清:就国家图书馆而言,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做了许多工作,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阅读内容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依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重点文化工程,深入普查、保护、整理中华优秀典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历史智慧,推动古籍活化。每年开发古籍3000种,开发民国文献近千种。牵头建设“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古籍数字化影像资源10.4万部(件),至此,我馆善本古籍中80%已开放共享,该数据库近三年来访问量达3亿人次。
二是拓展社会教育职能,以优质阅读服务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培育了一批经典阅读服务品牌。
三是引领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以开放合作理念服务书香中国建设。国图高度重视全国图书馆界及社会各领域深度合作,组织实施“文献共享借阅项目”,依托地方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将236万册优质图书推送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群众身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s://28098001.vip/whh/293570.html
- 当时日伪政府的人不断上门求画 (08-25)
- 让馆藏珍宝在舞台上“活起来”的一次重要实践 (09-02)
- ”桂剧演员李金潾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09-12)
- 中外嘉宾在北京文化论坛分享文旅融合经验 (09-16)
- 其朴实的静雅和高贵的温润曾俘获全世界的芳心 (09-16)
- 国际单元线下演出终于回归:《恶灵》《哈姆雷 (09-20)
- 博物馆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09-27)
- 形成古老的森林茶园 (09-27)
-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新书发布 展现琼岛丰富历 (10-31)
- (寻味中华|文博)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 (10-31)
- 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老教授协会、河北 (11-11)
- 图为民众观看滇剧表演 (11-29)
- 闽剧赴新加坡交流演出展风采 (12-01)
- 目前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 (12-05)
- 创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