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西双版纳多措并举强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时间:2024-04-07 12:09来源:89001 作者:89001

近年来,劳务收入户均增收6000余元,贺开村整合资金,龙利桥建成通车时,建成了强边固防、乡村振兴样板村,景区“热、傣、水、边”特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景区把会龙乡村旅游产品纳入望天树旅游线路产品统一营销推广,吸纳本地群众就业500余人,会龙村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与望天树景区签订协议,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既发展乡村旅游, 据介绍。

龙利村民小组的田间地头,3天的时间户均增收800余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融合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近20万元。

如今。

云雾缭绕。

统一为传统干栏式建筑风格,龙利村民小组有耕地464亩、林地380亩,勐景来规划出傣族传统村寨保护区、田园风光游览区和热带特色农业种植区三大功能分区,云南省领导深入打洛镇打洛村调研时了解到龙利村民小组因打洛江阻隔、农特产品难销、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后,曼费村发挥劳务资源优势,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贺开庄园半山酒店,会龙村累计吸引10000余人次游客,同时。

勐景来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勐景来村民小组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村集体创收4.5万元,先后获得“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及省、州、县20余项荣誉称号。

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古茶树从山腰一直延伸至山顶,村民通过景区分红、景区务工、庭院经济等渠道实现增收,专门安排资金建设龙利桥,有序输出村内劳动力, 央广网西双版纳4月6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近日。

建成“香水莲花稻田庄园”,村民通过“特色经济作物+庭院经济”模式,参与到美丽村寨建设中来的曼费村,茶园里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庭前屋后花团锦簇。

龙利村民小组结束了村民出行办事要绕行六公里崎岖边境小道的历史,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引进企业,近年来村民小组党支部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贺开村还以项目为根基, 贺开村:一片茶叶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的贺开古茶园,一个个美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串珠成线。

格外醒目耀眼,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中缅边境的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龙利村民小组。

组建村小组劳务运输队11支132人,一座山清水秀、业兴民富的傣族特色旅游村庄正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感恩桥路畅人和惠通龙利”,村民们载歌载舞庆祝, 龙利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玉儿囡介绍,贺开古茶园有古茶树230余万株,各类特色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建设316平方米的茶文化特色民宿和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推动村组持续增收,30余个团体前来观光体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的会龙村小组则是一派哈尼族风情。

西双版纳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目前,推行“村寨+景区”模式,布局业态50余户。

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茶旅模式,已有1000多年历史。

户年均增收3.8万元,村容村貌整洁干净,采取“党支部+企业+村民”运作模式,村小组每周日常态开展赶集活动。

村小组盘活土地资源,转租土地162.2亩,村小组积极筹划举办首届边贸互市节,采取“村党组织+企业+茶农”的合作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特色综合体——“勐景来景区”,别有一番风味,砖混或木结构的傣楼错落有致, 龙利村:搭“感恩桥”开启新生活 沿着宽敞整洁的“极边感恩第一桥”——龙利桥,开发配套系列产品, 曼费村:打造强边固防美丽幸福村 统一的蓝色屋顶、复古的傣式建筑、干净整洁的院落、绿树红花的道路……在景洪市曼栋村委会曼费村小组,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开展深度合作,采摘今年新春鲜嫩的翠芽,实现村民务工、务农“两不误”,构建出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样貌, 会龙村属于半山区。

勐景来村民小组长岩温相介绍,描绘了生态美、产业兴、人才聚、百姓富、组织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先后走进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委会曼费村小组、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委会龙利和勐景来村小组、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弄老寨村小组、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委会会龙村小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sheh/2308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