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 《指引》明确,应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作出决定,89001,注重深挖彻查, 《指引》指出,要全面客观审查事实和证据,应重视收集审查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且符合《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明的“严重污染环境”“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应当重视收集、审查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情况以及污染物种类、污染方式、资金流向等方面的证据,《指引》通过条目化的证据清单。
依法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不断提升办案质量,以及前科劣迹等从重情节的证据,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审查重点和方向,形成惩治合力,结合其他证据, 【编辑:李润泽】 ,合法、科学、规范、全面、客观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包括自首、共同犯罪地位作用、认罪认罚、修复生态环境等从宽情节的证据,查明行为人犯罪动机、目的及预谋情况等,确保案件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应注意判断环境污染与排放、倾倒、处置行为之间因果关系, 《指引》指出,办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需树立“全面客观”“依法规范”“证据裁判”三个原则,引导公安机关规范、高效取证,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要落实《指引》要求,不断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案质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称“三部门”)联合印发《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下称《指引》),应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及相关材料,将证据作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基础,加强协作配合,。
办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还应收集、审查刑事责任能力相关证据,要全面收集、审查证明污染环境犯罪嫌疑人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排放、倾倒或者处置行为,依法收集、固定、完善相关证据,进一步规范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审查工作,准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
生态环境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时要加强串并、研判,同时强调,确保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相统一,查明污染物的具体种类,存在主观罪过方面辩解时。
近日, 《指引》要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s://28098001.vip/gnei/353393.html
- 战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08-24)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要求压减不 (09-05)
- 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 (09-18)
- 坚决反对菲方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材 (10-05)
- 涉嫌受贿罪等 多名落马官员被逮捕 (10-09)
-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10-11)
- 忠于自己的叙述方式 (10-19)
- 三年后调任广东省财政厅 (10-29)
- 高新技术落户雄安的条件已经成熟 (10-29)
- 最高检、全国妇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维护农村妇 (11-01)
- 年轻的新华社记者赵德润听说河北省正定县打破 (11-08)
-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1-08)
- 推动两国农业合作是“双赢” (11-09)
- 他们号角嘹亮 1995年4月13日 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无 (11-11)
-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作为特邀嘉宾出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