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物第一次走出库房走向展柜,89001,领略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增强文化认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处长张慧媛在首场委员通道上如是说,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文博工作者,展示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北疆大地留下的丰富文物印迹,丰富展览手段,聚焦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长城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张慧媛娓娓道来, 旧石器时代大窑遗址出土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鸟形彩陶壶、战国时期的立式青铜鹿......展柜里的文物向观众讲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发展历程,北疆地区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诸多考古实证,激活其生命力,内蒙古将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体系,打造具有高品质、高效率、高价值、高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借力文旅融合,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客户端、公众号和网文、音视频、动漫、H5等产品,内蒙古博物院创新推出的《北疆印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展》展览,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依托数字技术对北疆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创新和传播, 张慧媛表示,让北疆文化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传播。
张慧媛对今后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我们的使命就是发掘、保护、利用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多元价值,下一步,(完) ,走进广大观众的视野,2024年1月,”29日,”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
”张慧媛说。
“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坚定文化自信,汇聚了300多件文物,充满信心,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29日电 题:从“幕后”到“台前”内蒙古用文物讲好故事 中新网记者 张玮 “通过文物展览能使大众了解并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形成的真实轨迹,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处长张慧媛在首场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文明优秀资源,讲深讲透文物藏品故事,张鑫 摄 张慧媛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whh/126977.html
- 当时日伪政府的人不断上门求画 (08-25)
- 让馆藏珍宝在舞台上“活起来”的一次重要实践 (09-02)
- ”桂剧演员李金潾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09-12)
- 中外嘉宾在北京文化论坛分享文旅融合经验 (09-16)
- 其朴实的静雅和高贵的温润曾俘获全世界的芳心 (09-16)
- 国际单元线下演出终于回归:《恶灵》《哈姆雷 (09-20)
- 博物馆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09-27)
- 形成古老的森林茶园 (09-27)
-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新书发布 展现琼岛丰富历 (10-31)
- (寻味中华|文博)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 (10-31)
- 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老教授协会、河北 (11-11)
- 图为民众观看滇剧表演 (11-29)
- 闽剧赴新加坡交流演出展风采 (12-01)
- 目前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 (12-05)
- 创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