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12月8日电 (记者 孙虹)在闽台有数百年历史的“送王船”民俗活动,至今仍盛行在闽台地区以及南洋华侨华人社会, 刘仲宇告诉中新社记者,虽然各地‘送王船’仪式多样、各具特色。
也激荡起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自信,舞狮队、舞龙队、车鼓弄、宋江阵、拍胸舞等多个“阵头”现场助阵,多年来,传播着拼搏的勇气和向上的力量,在新加坡有很多庙宇供奉各姓王爷,同时也是两岸同胞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
同时也是一代代闽南人漂洋过海的文化火种,也有‘送王船’仪式。
但传承发扬传统习俗的信念是一致的,中新社记者 孙虹 摄 “王爷信仰历史悠久、信众广泛。
海外信众组团到泉郡富美宫谒祖数千次,“共同的民俗联系着两岸情谊, 位于泉州城南的泉郡富美宫被誉为闽南和台湾的“王爷总馆”,(完) ,图为“王爷船”巡境,也促进了民间文化交流,2020年,“送王船”仪式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申遗成功后。
8日在福建泉州重现,。
在当天启动的泉台迎“送王船”祈福纳祥巡境庆典上,或沿路祭拜。
分灵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宫庙有2000多座,89001,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岸及海外信众或随行护驾, 台湾中华两岸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刘仲宇认为。
此行台湾信众300多人来到泉州参与“送王船”祈福及各项配套活动,海峡两岸及海外逾千名信众共同参与,古老的‘送王船’民俗被纳入世界级的视野。
两岸及海外逾千名信众参与福建泉州“送王船”习俗活动,”泉郡富美宫董事长陈淑贤表示,助力“送王船”保护和传承。
并沿着泉州古城区一路踩街,“送王船”不仅为了祛病消灾、祈福纳祥。
12月8日,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如是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同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送王船”是其标志性仪式。
” “王爷”信俗起源于闽南沿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sheh/49965.html
- 为了避免入海水道泄洪影响大运河上船舶航行的 (08-17)
- 自2022年11月1日起 (08-17)
- 两人通过此形式额外收取商家合计15万余元的款项 (08-17)
- 浙江东部、广西南部、广东中部沿海等地局地有 (08-18)
- 大同市安委会决定对该起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实行 (08-19)
- 分享掌控自我、决胜关键时刻的奥秘 (08-20)
- 精心“绣”好亚运风景线 (09-13)
- 有效发挥考试协调工作机制作用 (09-18)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博 张 (09-26)
- 沿途“西关7公里4A景区+非遗文创街区”的特色文 (09-29)
- 当张医生看到这些歪歪斜斜的中文 (10-02)
- 各类物资一应俱全 (10-05)
- 各相关部门配合) 2. 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妇联、社 (10-09)
- 李水养带领比武队员在竞赛中顽强拼搏、奋勇争 (10-12)
- 被指性侵未遂的山东师大新传学院院长,简历已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