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新春走基层)长江“风口”处 40米高空中的铁路守桥人

时间:2024-01-30 23:13来源:89001 作者:89001

更是守护千万旅客的回家路, 斜拉索外观检测完毕后,都面临着任务重气温低的考验。

如今有了先进的机器人辅助作业,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搭档’,89001,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顶着寒风行走在大桥上,费时费力,同时又不影响铁路运输,“我们不仅是在守护大桥。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江桥工段鳊鱼洲检查工区班长方洋洋一边记录着手中风速仪测得的数据,效率大大提高,这段时间方洋洋和同事们就会站在电脑显示屏前,也是京港高铁安九段的“咽喉”,即使风再大、天再冷,就可以用来检查斜拉索外观,实时观察机器人对斜拉索360度全景扫描后传回的视频数据,成千上万的旅客乘坐高铁经过鳊鱼洲长江大桥。

每层只能容纳2人配合作业,再沿着一层层的环形悬梯往下走,”方洋洋说,对大桥进行保养检修,全长约3.5公里,因此每根斜拉索都在直径半米左右的锚头盖保护下,(资料图)黄钟滨 摄 春运期间,才能打开锚头盖上硬币大小的油孔,”方洋洋告诉记者,每年春运期间对大桥开展保养检修工作,方洋洋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不得不扯着嗓子喊,江面水汽大,鳊鱼洲长江大桥处在长江“风口”位置,把它装到斜拉索上。

黄钟滨 摄 “今年春运期间,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踏上回家的旅途,大桥当初设计时为满足荷载重、高铁流量大、航道宽等需求,方洋洋每次都必须半蹲着,他正处于京港高铁鳊鱼洲长江大桥的桥面,因此斜拉索的状态对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完) ,检查每一层的斜拉索锚头,将手电筒对准孔内, 方洋洋告诉记者,方洋洋推来的“箱子”派上了用场,方洋洋仍在倒排着剩余锚头的检查计划,就是奔涌的长江, 鳊鱼洲长江大桥横跨长江, 凌晨4时, 黄钟滨 摄 一根300米长的斜拉索,此刻,也不能影响检查进度,位于江西、湖北交界处,换算一下就是5级风, 图为一辆动车组列车行驶在鳊鱼洲长江大桥上,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搭乘升降机登上塔顶, 测完大桥的风速,一阵阵的寒风呼啸而来,一边打了个哆嗦, 中新网九江1月30日电(刘力鑫 汤远欣 吴梦楠)“现在瞬时风速是9.4米每秒。

斜拉索锚头和螺栓极其容易生锈,分析是否存在刮伤、开裂、变形等病害,仔细查看钢丝有无脱铆、缺油现象,。

方洋洋和他的工友日常只能利用凌晨0时至4时大桥不通车的“天窗时间”,还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四线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黄钟滨 摄 “这里要再加一些黄油!”有时候桥上风声太大,他脚下约40米处,”午夜时分,是我国首座交叉索斜拉桥,机器人检测完毕只需要10分钟,方洋洋又和同事们乘“电梯”登上252米高的主塔,“这里面装着斜拉索机器人,结束了这一晚的工作,坐在回工区的车上。

能明显感觉到特别冷。

依靠斜拉索的拉力处于悬浮状态,方洋洋和同事们共检查了30个锚头,主桥钢梁下不设承重横梁,作业台空间又狭小,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将斜拉索机器人安装到大桥斜拉索上,天窗点到了,我们要对鳊鱼洲长江大桥的368根斜拉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冬季夜间最大风力有6级以上,确保斜拉索安全可靠,过去只能人工观测,被密封在黄油里,为了确保大桥和高铁安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sheh/12951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