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看“洗地毯”视频缓解压力吗? 是否对最后亮相的图案充满期待? 今天的这块毯子“省水”“省流” 过了1800年,称为“栽绒” 红、棕、黄、白、蓝、草绿等颜色 织造出树叶等规整的图案 以“回”字形的结构从中心向外扩展 内框中的图案是连续的小菱形 每个菱形内又填充树叶纹 蓝色曲折线将外框分割成小方块 也填充了树叶纹 树叶纹在重复中又富有变化 毯的四角还垂吊了毛穗 兼顾实用与美观 02 “薅”完羊毛“栽”羊毛 这里是真专业 织这么好的一块羊毛毯 首先得有——羊毛 “薅”羊毛纺线手艺哪家强 估计还是得看谁养羊 新疆牧场资源丰富 养羊历史悠久,89001,。
羊的种类多、总量大 至少在2000多年前 新疆这里的游牧先民就会编织毛织毯了 毛纺织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有了栽绒毯 树叶纹鞍毯便是早期的精品 从薅羊毛纺线到织成地毯 有一套严密的流程 有学者研究认为 “栽绒”技术的起源 或是在模仿兽类 在经线上拴毛织物增加厚度更好御寒 这种毛织物对游牧民族先民来说 实在是“必备良品” 摊开铺在地上保暖 卷上方便携带 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和传播 地毯逐渐兼有实用和装饰功能 03 “丝路”好物中 “和田地毯”名号响 地毯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2008年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这项“非遗”的地方 正是树叶纹鞍毯的出土地:新疆洛浦县 除了在这里出土的汉代树叶纹鞍毯 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尉犁等地的古墓中 也发现了毛织物或地毯残片 这些考古发现为和田地毯织造技艺的 发展历史和早期状况 提供了形象的材料 地毯不仅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群众 生活的必需用品 它还承载着文化 沿着“丝路”不断运输到内地与海外 无论古今 一方毯子 带在路上是陪伴 铺在房中便是家的温暖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丁丽洁 记者丨刘菲 刘艺萱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总台新疆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
出土时色彩如初 来看树叶纹鞍毯 一起解压 01 出土时没有灰头土脸 而是完整鲜艳 这块毯子四四方方 1984年出土于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葬群 出土时盖在马鞍上 因此得名“鞍毯”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 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出土地毯 它的大小可以参照家用小型的餐桌桌面 工匠将多彩的毛线 按设计好的图案 拴系在平纹底上 这个过程像栽秧一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jiangk/196030.html
- 学以致用:已形成社会影响力 高校剧团主要服务 (08-16)
-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08-25)
- 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发源地 (08-30)
- 《欧洲时报》供图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 (09-13)
- 还原了盛世的唐人生活样貌 (09-16)
- 革命历史剧《西进西进》在四川雅安杀青 (10-13)
- 认为王城岗并非属于夏文化 (10-31)
- 这些画像石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汉代的风土民情、 (11-04)
- 我就越能了解这部电影到底在大家眼中是怎样的 (11-05)
- 先有高品质作品,才有好的影视“售后” (11-11)
- 县城的忠诚镇甚至还有牛瘪一条街 (11-12)
- 而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 (11-16)
- 对研发创新、载体招商、落户海珠给予最高100万 (11-18)
- 其使用的蹀躞带为中原人所接受 (11-21)
- 从“一陵之景”到“一明之景”:“大明风华”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