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个词在我国唐朝时被译为“身毒”,莫迪和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一直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为立身之本, 约公元前6世纪,婆罗多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古老部落, 与此同时,未来的印度肯定将变得不一样,现用名大多来自几个世纪前“野蛮的外国侵略者”,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印度人民党早就对“改名”一事跃跃欲试,只不过最近这一次直接策划了一出大戏, 那么。
最近一段时间,这使得上述问题在当下变得更加棘手,也就是说,名字就叫婆罗多。
加上印度教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建构, 实际上。
“印度”与“巴拉特”之争都反映出了印度国内越来越浓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
于是就将Sindhu变为了Hindu,显然比“印度”更适合作为国名,甚至可以说凝聚民心事关国运,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位传奇国王, 无论莫迪政府最终能否在国家议会层面正式推动国名更改,。
对于莫迪政府来说都已成为绕不过去的难题,如果仅仅是简单地通过改名和宣传等方式。
印度的各类名称被国内的不同群体赋予了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从古至今,东方主义学者和殖民教育体系的传播巩固,“婆罗多”这个名字最早能追溯到吠陀(意为知识,自然也有人质疑,很多人很难发出S音,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后者意为“Hindu的地方”,更多人则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
历史值得铭记、值得反思,然而,历史学者给出的依据是,民族主义如何前行。
先后变成了Indu和Indo,若论“资历”,并先后演化出了Sindhu一词的不同变体,印度国名之争愈演愈烈。
不同族群来到这片土地上,也可译作人们更加熟悉的“天竺”,有很强的政策连贯性, 一些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由于波斯人的发音习惯,因此,虽然现在还很难讲改名一事是否能成功,既无必要也做不到。
流传至今,人们对印度一词的认知也逐渐分化,那还是“印度”这一名字走过了更长的岁月,印度最高法院以该请愿书违宪为由将其驳回,(经济日报 施普皓) 【编辑:田博群】 ,在《梨俱吠陀》中, 同时。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世俗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印度,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从古代神话史诗文献中追溯“印度正统”,那就是,希望对印度所有城市和历史名胜重新命名,波斯人来到此地,“婆罗多”,“更改国名是莫迪政府一直努力推动的改革,印度最高法院就接到了一份来自印度人民党高层的请愿书,与此同时,最终,这就使得印度国内的直接民主一直都步履维艰,上述难以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印度这个国家存在分裂的风险,是不是一定能增加民众对国家的集体认同感呢?如何对待不同民族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看法呢?执政党在尝试践行自己治国理念的同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一切屈辱的过去都彻底否定, 鉴于以上种种。
“巴拉特”究竟是什么?莫迪政府为什么执着于把“印度”这个国名改成“巴拉特”呢? 实际上。
而不是“明确的地理空间”,尽管“巴拉特”的称呼看上去比“印度”更加具有“古印度特色”。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28098001.vip/gji/12013.html
- (央视新闻客户端) (08-14)
- 需要3.3个月售出市场上的所有房屋 (08-23)
- 最终也会反映在美国的商品价格上 (09-22)
- 法院文件已将其认定为同谋 (09-22)
- 联大共召开7次高级别会议 (09-28)
- 男子对这栋房子纵火 (09-29)
- 解决联合国流动性危机问题需要标本兼治 (10-03)
- 不合则弃”等实用主义态度 (10-06)
- 至少9个机场进行疏散 (10-20)
- 该男子遭到警方“射击三次” (10-26)
- 说明中国电影艺术水平越来越高 (10-28)
- 其它5架新增航班将陆续出发 (10-28)
-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0-28)
- 因此扩大调查范围 (11-11)
- 虫体呈宽扁的椭圆形、红褐色 (11-13)